消防设施操作员改革来袭:双证合一、难度加大、培训时长要求,要取证就业相关工作的抓紧时间报名……

2025 年 8 月,人社部一则 "95 个国家职业标准征求意见" 的公告,让消防领域再次掀起波澜。其中,消防设施操作员的职业标准改革尤为引人注目 —— 这是时隔 6 年的一次根本性变革,不再是小修小补,而是从考试内容到从业要求的全方位重塑。对于全国约 300 万拟从事监控方向的相关考生而言,这场改革将是巨大挑战,也是行业规范化的新起点。
一、方向合并:打破监控与维保的 "楚河汉界"
过去,消防设施操作员考试分为 "监控" 和 "维保" 两个方向,这种划分逐渐暴露出弊端:部分省份监控考生排队达四五千人,而维保考生仅几百人左右。监控方向因技能单一,无法胜任维保工作;维保方向因难度高,从业者寥寥,导致人员流动停滞,行业人才结构失衡。
此次改革的核心之一,便是取消方向划分,打通学习内容与从业壁垒。这意味着,无论未来从事监控还是维保岗位,考生都必须同时掌握两类知识:既要会操作消防设施、监控运行状态,也要懂设备保养、维修和检测。这种调整的本质,是倒逼从业人员提升综合能力,确保在任何岗位都能应对各类消防设施问题,最终提高整体应急处置效率和安全性。

二、考试内容大调整:难度 "有升有降",侧重实用技能
改革后,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的权重发生显著变化,通过 2019 年与 2025 年的标准对比可见一斑:
理论知识:2019 年中级监控方向仅需掌握 25% 的设施操作和 10% 的设备保养;2025 年不分方向后,除操作外,还需新增 10% 的设施维护和 10% 的设施检测内容,基础知识占比也从 35% 下调至 30%,更侧重实际应用知识。
技能要求:2019 年监控方向 50% 的考核内容集中在设施监控,操作占 40%,维保仅占 10%;2025 年则大幅削弱简单操作,新增 20% 的设施维修和 25% 的设施检测,技能考核更强调 "能动手、会解决问题"。
对原监控考生而言,考试难度明显提升,相当于要掌握原维保方向 2/3 的内容;而原维保考生因考核范围更聚焦核心技能,难度反而有所下降。这种调整的背后,是行业对 "全能型" 人才的迫切需求 —— 不再需要只会看屏幕的 "监控员",而是能独立处理设施故障、排查安全隐患的 "技术员"。

三、培训要求回归:门槛提高,行业迎来 "洗牌"
2019 年因 "放管服" 政策取消的培训要求,此次改革中正式回归。根据新标准,报考初级需完成不低于 120 学时的培训,中级不低于 100 学时,且培训必须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开展。这些机构需拥有符合要求的场地、设备,教师也必须持高等级证书上岗。

这一变化直指过去的行业乱象:取消培训后,虽降低了报考门槛,但部分考生仅靠机考技巧通过考试,上岗后却 "一摸三不知",背离了技能考核的初衷。更有甚者,因培训机构设备与考场不符,出现考生当场质疑考官的尴尬场景。
四、改革影响:行业更规范,待遇或迎提升
这场改革对行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:
从业人员:考核难度提高、培训要求严格,会倒逼考生主动提升专业性,部分能力不足者可能被淘汰,从业者整体素质将提升。
行业生态:培训机构洗牌后,培训质量、考试规范性都会加强,上岗人员 "能干事、会干事",消防行业将从 "数量扩张" 转向 "质量提升"。
职业前景:随着行业规范化和专业性要求提高,具备综合技能的消防设施操作员需求缺口会扩大,薪资待遇和职业认可度有望水涨船高。
给考生的建议:趁政策未落地,尽早备考
目前,此次改革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,截止日期为 2025 年 8 月 18 日,正式落地前仍有缓冲期。对于计划报考的考生而言,"尽早报考" 是最优选择 —— 改革后考试范围扩大、难度提升、培训门槛提高,未来取证只会更难。
消防行业的改革,从来不是为了 "为难考生",而是为了守护公共安全的底线。从 "简单考" 到 "考真能",从 "分方向" 到 "全掌握",这场变革正在重塑消防技能人才的培养逻辑。对于真正想在行业长期发展的人来说,顺应改革、提升能力,才能在更规范的行业环境中站稳脚跟。
阅读原文可下载意见稿全文